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婴儿期

教师资格证考试之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作者:小编 来源: 日期:2019-4-29 10:33:47 人气:

  中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中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1903年,美国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1)产生阶段(十月前);(2)发展阶段;(十月后);(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

  的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教育心理学》

  (1)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彼得罗夫斯基的《年龄与教育心理学》。和加梅佐的《年龄和教育心理学》。

  中国的心理学是在清末随着师范教育的兴起而产生的。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中学生记忆发展。(1)有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2)理解记忆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3)抽象记忆占优势。

  初中生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意识的发展,产生了社会评价和评价相关的情感;(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和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3)适应包括和两种作用和过程。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

  (2)前运算阶段。2-7岁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性;中心;反映静止的知觉状态;不具守恒性。运算:借助逻辑推理将事物的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

  ◆物理经验指个体通过与物体打交道而获得的有关物体特性的经验,是从物体特性中直接引出来的信息。

  ◆逻辑数理经验不是基于物体的物理特性,而是基于在物体上的动作,是从动作及相互关系中抽象出来的经验。

  (1)丰富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十分强调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

  心理发展是个体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机能的过程。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有四个方面的表现:(1)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2)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1)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历史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

  智力是指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的能力。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的综合。其中,其核心成份是思维能力。

  ◆(瑟斯顿)提出了七种主要的知力因素:空间知觉、言语理解、语词流畅、记忆、数字能力、归纳和知觉速度。◆ 吉尔福德从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分析智力的结构。

  三元智力理论(斯腾伯格1985年发表了《超越智商》一书。(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学习风格最初1954年由哈伯特.塞伦提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探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策略和学习倾向。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心理发展观;(3)内化学说;(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人的学习除了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之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才能、本领,人类学习主要是为了获得以下五种才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

  ◆ (加涅把辨别技能作为最基本的智慧技能,按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复杂程度,依次为:辨别、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智慧技能)

  2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如音乐,阅读等;3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如热爱国家等。

  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据此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据此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 反应之间的建立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实验,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即在一定的刺境与某种正确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这种刺激-反应联结主要是通过尝试错误,不断修正行为而形成的,是随着错误反应在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而形成的。学习就是通过渐进的尝试错误形成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因此,联结说又称为“试误说”。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后来,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消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励相对,于是,他取消了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提出了最早、最系统的学习理论。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机械论和简单化,抹杀了人类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他热衷于发现普遍适用的学习规律,但这些规律实际上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

  教育:1允许犯错误,并在改正错误中进行学习;2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满意的积极结果;3加强适当的;4任何学习要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不能经常搞突然袭击。

  无条件刺激,指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2)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刺激泛化: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作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观点1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条件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2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1)强化。操作也是一种强化,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之分。

  (2)强化的程式。强化的程式是指强化的时间和频率安排,即在什么时候,以何种频度对一种反应强化。强化的程式的分类如下

  ◆ 强化分为A,连续式(即时强化);B,间隔式(延缓式强化);分为时间式(定时距式、变时距式)和比率式(定比率式、变比率式)

  (5)惩罚。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新行为的塑造。具体技术:链式塑造和逆向链式塑造。链式塑造步骤:终点行为;起点行为;步调划分;即时反馈。

  他认为,个体(主要是认知等个人因素)、和行为三者都是作为相互决定的因素起作用的。它们彼此之间的影响都是相互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和行为的性质。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反映通过他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者矫正原有的行为反应,而是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作为观察者并没有外显的操作。观察学习分为三类:直接的观察学习;抽象性观察学习;创造性观察。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学习不是在外部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境时,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又称认知结构论或认知发现说。

  认知结构就是人类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它是人用以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布鲁纳主张,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学习一门学科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那些核心的基本的概念、原理、态度和方法。

  (1)教师首先必须全面深入地分析教材,明确学科本身所包含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引导学生加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

  (2)应根据中学生的经验水平,年龄特征和材料性质,选取灵活的教学程序和结构方式来组织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

  (3)要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和提高的反馈信息,并教育学生进行反馈,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布鲁纳的贡献:推动了教育心理学的重大转变,从行为主义向认知心理学的转烃,从实验室研究向课堂研究的转变,从学习研究向教学研究的转变。缺陷:忽视了社会方面的因素。

  有意义学习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适当观念建立实质的,为的联系。这既是有意义学习的定义,也是划分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的标准。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序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1)逐渐分化原则;(2)整合协调原则;(3)先行组织者策略;(4)接受学习。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设计组织者的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下位学习。

  (1)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学习“平行四边形”,我们过去已过了多边形的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是四边的时候,则是四边形。今天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什么关系?)(2)呈现新知识结论。(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并作图。)(3)找出新知识的原有观念。(教师:请一位学生作出一个一般的四边形)(4)分析新知识与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的联系与区别。(精确分化,融会贯通。)

  1.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相同之处:都是四条边组成的闭合图形,重点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互平行。

  2.教师指出:当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性质时,它才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上下位关系,平行四边行是四边形的一种。

  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论观点。重要的结构:上方的执行控制(已有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和期望(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两个部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结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

  知识属于人们的认知经验,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与其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对客观现实认识的结果,它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

  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程序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是一种关于如何去做的知识,是可进行操作和实践的知识。

  (2)任何活动者是由一系列具体动作组成的动作系统,各具体动作作用于一定的对象,从而使对象发生合乎目的要求的变化。

  知识的学习,指学生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占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构建相应的认知结构。

  知识理解的标志:一,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二,能根据理解知道如何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即能正确地执行动作。

  他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意义的生成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与从中接受到的感觉信息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学习过程不是先从感觉经验本身开始的,而是从对这一感觉经验的选择性注意开始的。

  ◆ 为了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可采用: 举例;类比与比喻;证明;复述;解释;推论;应用。

  常用的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1顺序观察法;2素描观察法;3连续观察法;4实验观察法;5操作观察法;6比较观察法。

  知识的巩固概念,指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对教材的持久记忆。记忆是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环节。

  狭义的知识应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材的基础上,依据已经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同类课题的过程。知识的应用又称为“知识的具体化“。

  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序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分为细微型和粗放型;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和断续型;根据动作对的依赖程序分为闭合型和型;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分为徒手型和器械型;技能: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

  品德是品质的简称,是社会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为了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产生的行为规范或准则的总和;

  1儿童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一些与孤立的行为片断对应的观念的总和;

  3每个儿童都在为建立他自己的综合体而积极努力,而不只是去接受一个社会文化所的现成的模式;

  ◆正确的行为能作为手段满足自己并偶然满足他人的需要。能意识到准则是与每个人的需要和希望有关系的。

  ◆为了求得一致,承认准则或期望的要求。通常总是避免别人的意志和福利。责任是以契约的形式加以的。

  ◆不仅遵循既定的社会,而且遵循自己凭逻辑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所选择的原则。伴同互相信赖与尊重的心是起主导作用的动因。

  (2)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

  (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认知。

  (1)有效的说明;(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的约定;(4)价值辨析;(5)给予恰当的励与惩罚

  (3)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决过程,看从这个问题中受到了什么,对知识有什么新理解。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着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这就是耶克斯---多德逊定律。

  二、需要层次说。◆美国,马斯洛。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实现需要。

  韦纳认为,学生在对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因时,通常会归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这四种原因,学生的归因过程是按控制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来进行。正确:内部、稳定、可控制。

  (1)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2)影响对活动的;(3)影响人在困难面前的态度;(4)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5)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通过和使用某种力量克服障碍,完成某种任务的愿意或倾向。◆个性的成就动机分为两个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

  (2)注意教学的新颖性和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4)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特征:

  三种成份:(1)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策略、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5种: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推背图 详解策略。常用的策略:利用图示;利用表格。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和资源的策略。(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管理策略;学习努力策略;管理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

  学习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性迁移、性迁移、重组性迁移。

  (1)心的组成成分是各种官能,它们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原则。(2)心是由各种成分组成的整体,一种官能的改进会加强其他所有官能(3)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心的各种官能。

  (二)相同要素说。◆代表:美国桑代克,伍德沃斯。詹姆士开创。◆基本观点:只有两种心理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

  基本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认知结构变量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包括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和清晰性。)

  (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定势指先于一定的活动而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

  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化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3)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使新旧知识之间具有清晰的区别,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先行组织者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1)、提出先行组织者。(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学习“平行四边形”,我们过去已过了多边形的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是四边的时候,则是四边形。今天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什么关系?)(2)呈现新知识结论。(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并作图。)(3)找出新知识的原有观念。(教师:请一位学生作出一个一般的四边形)(4)分析新知识与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的联系与区别。(精确分化,融会贯通。)

  1.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相同之处:都是四条边组成的闭合图形,重点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互平行。

  2.教师指出:当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性质时,它才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上下位关系,平行四边行是四边形的一种。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