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保健
防病优生
女性早孕
怀孕常识
孕前营养
孕中保健
孕期疾病
孕期饮食
孕期保健
分娩保健
临盆待产
分娩时刻
产前诊断
产后保健
靓丽重现
产后心理
产后保健
月子饮食
宝宝保健
育儿心理
婴儿期
哺乳知识
母婴交流
育儿心理

育儿大脑有变化 超级奶爸不输妈?

作者:小编 来源: 日期:2016-3-9 10:55:14 人气: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父亲”参与换尿布、哄睡等育儿过程,“奶爸”形象也频频出现于影视作品中,但很明显,至少在照料婴儿的前期阶段,“奶爸”们都表现出各种搞笑和不,仿佛他们天生就不擅长做这事儿。传统观念也认为,相对男性来说,女性由于妊娠和生产,优先具备当母亲的“硬件”条件,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也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但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新研究指出,有育儿经验的爸爸们大脑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脑中的“育儿网络”逐渐,甚至有某些部分与女性趋于一致,做到真正的“超级奶爸不输妈”。

  gettyimages供图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父亲”参与换尿布、哄睡等育儿过程,“奶爸”形象也频频出现于影视作品中,但很明显,至少在照料婴儿的前期阶段,“奶爸”们都表现出各种搞笑和不,仿佛他们天生就不擅长做这事儿。传统观念也认为,相对男性来说,女性由于妊娠和生产,优先具备当母亲的“硬件”条件,在照料婴儿的过程中也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但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新研究指出,有育儿经验的爸爸们大脑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他们脑中的“育儿网络”逐渐,甚至有某些部分与女性趋于一致,做到真正的“超级奶爸不输妈”。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郭原毓

  照顾宝宝 爸爸也能 “育儿网络”

  照料婴儿是个麻烦事,从半夜喂奶、换尿布到陪伴玩耍和,整个过程都少不了家长的存在。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变化,双职工家庭增多和“二孩”政策,父亲在育儿方面的投入持续上升,“奶爸”频频出现在影视作品中。但我们会发现,与充满母爱的“熟手妈妈”相比,所有“奶爸”形象在一开始都是笨拙、不的,仿佛男性天生就不擅长照顾婴儿。总体来说,虽有“奶爸”,但男女之间对婴儿的投入差距在中文化中依然存在。

  女性天生就适合照料婴儿吗?许多学者认为,女性的大脑天生就具备当母亲的“硬件”条件,加上妊娠和生产会触发特定的神经生物过程,激发妈妈们去照料婴儿。但有人提出,男性的大脑也可以通过照顾婴儿而发生某些改变,形成“奶爸”思维。

  为了研究“奶爸”是怎样形成的,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鲁思·费尔德曼针对一组有过育儿经验的爸爸们进行了实验:在爸爸们照顾婴儿一段时间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核磁共振扫描来检测大脑活动,结果显示,所有爸爸大脑中构成“育儿网络”的两个相连脑区都被激活了,其中之一被称作情绪处理网络,包括杏仁核等结构,与赏和动机有关;另一个系统是心理化网络,包括颞上沟等脑区,与社会认知和移情相关。

  有趣的是,父亲和母亲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整体来看,妈妈们的情绪处理网络更加活跃,而爸爸们则在社会认知回上更活跃,这个回更加依赖经历。研究者们认为,这些结果暗示,也许女性因为孕期和分娩的激素波动,而在生理上更适合哺育和孩子,不过男性同样可以通过育儿的经历来获得这些生理特质。换句话说,照料婴儿的经历能够男性大脑中的“育儿网络”,使他们更勤力为小宝宝忙前忙后,最终成为出色的“超级奶爸”。该项研究发表于美国的《科学新闻》网站上。

  “奶爸”经历可增强男性的情绪管理

  针对这个实验结果,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委员会主任张伯裕认为,如果男性照料婴儿的能力确实能通过后天学习,甚至改变大脑结构,达到与女性齐头并进的程度,那么未来男女性照料婴儿的固有分工有可能慢慢变化,导致“奶爸”越来越多。

  “男性跟女性一样,在孩子出生后会尽快适应为人父母的角色,并从生理上发生改变,做个更加称职的父亲。之前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也发现,晋升爸爸后,男性的大脑中会长出额外的灰质,这部分灰质的生成可增强男性对子女的情感依恋程度,拉近男性与子女的关系。”张伯裕说。

  张伯裕提到的耶鲁大学实验研究报告曾刊登在《社会神经科学》上。研究者们对耶鲁大学的16名教授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扫描,观察这些人在当爸爸后大脑中发生的改变。对他们的第一次扫描是在孩子出生2~4周内,第二次扫描是在孩子出生2~3个月内。第二次扫描结果显示,全部16名受试者大脑中下丘脑、杏仁核和纹状体三个部位的灰质面积均有增加。这几个部位的灰质增加后,男性对孩子的哭闹或其他行为的反应就会更加。

  可以发现,两个实验都提到了男性大脑中下丘脑、杏仁核相关部位的改变,对此,张伯裕解释说,它们都属于大脑“育儿系统”中情绪管理这一块。简单来说,在照顾婴儿过程中,由于小宝贝还无法用语言跟父母交流,仅仅通过观察父母的情绪表露和肢体语言来实现互动,这时情绪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而漫长的人类发展使得大部分男性擅长行动而不善表达,“奶爸”的经历也会慢慢弥补男性在这一块的“缺失”。

  “不要小看照顾婴儿时各种繁琐的细节,小孩彻夜啼哭时,为了安抚他,照料者嘴里要时不时发出声音令婴儿转移注意力或平静下来,缺眠少觉的烦躁,耐着性子哄小孩,同时还要控制住内心想发火的冲动,这一系列行为会极大促进情绪管理的发展。”张伯裕说,除了情绪管理,“奶爸”还有一些特殊的本领。“我们普遍认为,‘母性本能’使得妈妈非常善于分辨自己孩子独特的哭声,但其实有育儿经验的爸爸在这方面一点儿都不比妈妈差。有测试显示,父母们辨别自己孩子哭声的准确率平均都为90%,且男性和女性的准确率几乎一样高。”

  “奶爸”激素水平有变化

  有助降低性

  列举了一堆当“奶爸”后的大脑正面变化,但俗话说,有正必有反,除了大脑部分灰质变厚外,“奶爸”们的激素水平也在悄悄变化。

  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家长们和婴儿互动后采集了唾液样本,并分析父母亲双方的催产素水平变化,结果发现,父亲的催产素分泌水平大大提升,幅度几乎与母亲持平,而这一激素在女性分娩时可引发子宫收缩,刺激乳汁排出,甚至与柔和的性格、和谐的社交人际关系有关。

  对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金晖解释道,催产素有许多别名,比如“信任激素”或者“爱情”。这个激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在多种活动下都会,例如、分娩和哺乳。催产素能减少人体内肾上腺酮等压力激素的水平,降低血压;同时它可以提升自信,对人际关系中情感纽带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催产素并非女人的专利,男女均可分泌。”金晖强调说。

  除了催产素,有实验表明,为人父的男性体内的雌激素、催乳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也会发生增加分泌,与此同时,男性的睾酮值会下降,即雄性激素分泌减少。但金晖表示“奶爸”们不用太过担心,激素的变化并不会从外观上让自己有大改变。“从理论上,雄性激素降低有助于降低父亲的性,让他们显得更容易亲近,从而与孩子打成一片,这在育儿过程中是个好现象。”金晖说。

  “奶爸”能一举两得?

  为了进一步佐证“男女在带娃这件事上没有天生优势差别”这个观点,以色列的研究团队还设计了一个对照试验,他们找了一组刚迎来初生婴儿的男同性恋伴侣,其中一人是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即精子提供者)。这些同性伴侣在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接手了,共同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通过核磁共振扫描他们的大脑,研究者们发现,每位同性恋父亲的大脑活动都显示出了不一样的变化:他们不仅和异性恋妈妈一样激活了自己的杏仁核(情绪处理网络),还和异性恋爸爸一样激活了颞上沟(心理化网络)。而在所有男性被试中,杏仁核和颞上沟之间的联系都与陪伴婴儿相关。换句话说,同性恋父亲们是既当爸又当妈,每个人都同时扮演了两个角色。

  虽然这个结论只能说明,在小孩还是婴儿阶段,男女性之间并没有先天的优劣势之分,但在小孩的成长阶段,父母亲所带来的性别差异影响依然不容忽视。即使是这样,婴儿时期的小孩是最让人操心的,数不清的起夜喂奶哄睡,忙不完的家务和哇哇哇的小孩哭闹,想起来都让负责大部分照料工作的母亲心塞。如果爸爸们能突破的固有看法,在这个过程总施以援手,“奶爸”,优化家庭分工的同时也还能促进家庭和谐,岂不是一举两得?

推荐:

推荐文章